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:::
:::
您目前的位置在:

CPPA綠電信保機制Q1上路 擬設高門檻確保企業履約能力

2024/02/25 21:59

〔記者廖家寧/台北報導〕CPPA(企業購售電合約)綠電信保機制,預計最快將在今年3月前上路,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官員說明,融資銀行最擔憂的情況就是簽約要買綠電的企業突然無法履約,導致風場出現空窗期斷炊,開發商無收入也就無法償貸。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,綠電信保機制設下多重保護措施,確保空窗期發生機率「非常低」,也就是對購電企業設下高標準的適用條件與門檻。

標準局官員指出,CPPA綠電信保機制的初衷就是為了讓需要綠電的大廠能夠買到綠電,並讓開發商順利建置風場,最不樂見的就是說要買綠電的企業突然說不買,導致空窗期事件發生,這也正是銀行在評估融資時最擔憂的因素。

官員強調,空窗期是「不應該發生的事」,各單位雖有預先設想餘電轉售的機制,但也是基於「預防萬一」的考量,「我們認為它發生的機率應該要非常低」,畢竟一旦發生空窗期,融保基金與公股銀行就要啟動代償賠付。

官員指出,有鑑於此,CPPA綠電信保機制就設計了重重保護措施,例如設置高標準的適用門檻,包括中華信用評等評定「長期債務信評達twBBB級以上,或短期債務信評達twA-3級以上」,或是同一集團企業過去5年的年均用電量逾5億度,目的就是為了讓啟動賠付的發生機率非常低。

官員坦言,CPPA適用綠電信保機制的公司都是有頭有臉的大型企業,不太可能會突然反悔不買綠電,打壞公司長期發展與信譽。對這些大企業而言,購買綠電的支出其實不算非常大的金額,假設以行情價1度5元購買2億度,也差不多10億元,與大企業其他動輒幾十億元、幾百億元擴廠、增資的融資案相比,顯得相對小額,這些企業不可能為了幾億元就賠上信譽。

官員續說,另一保護措施是不讓企業「保到飽」,用電量的擔保比例以5成為上限,例如某企業過去5年的平均用電量是8億度綠電,就只能讓它保到4億度電。

此外,為讓綠電效用最大化,離岸風場在空窗期產出的剩餘綠電,將由台電以低於市價的價格收購,也就是每度2.29元(近5年平均迴避成本),並轉至綠電交易市場販售,讓需要綠電的廠商買電,台電也能因此獲利。

但台電購電淨利將逾五成會回補至融保基金,讓「活水」回注融保基金以利於永續、減輕融保基金的賠付壓力,也符合公平原則。標準局官員表示,CPPA綠電信保機制務求設計周延且顧全各方,盼能讓CPPA綠電信保機制能夠長期順利運作。

台電發言人蔡志孟受訪表示,內部研議應會有超過5成的購電淨利會回補融保基金,但尚未完全定版,還會再與標準局加以討論後才會確定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ec.ltn.com.tw/article/breakingnews/4589455